今天是袁隆平逝世一周年。

袁隆平生于1930年,成长路上经历过了战乱与饥荒,在考取重庆相辉学院后选择了农学。
60年代初,袁隆平发现了水稻中杂交组合的优势现象,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强烈念头。
1965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了“三系法”,实现了水稻的杂交。
1970年,袁隆平的学生在海南发现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
1973年,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荣获“杰出发明家金奖”。
1988年,全国杂交水稻面积1.94亿亩,产量大增,大大缓解了国民温饱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中科院将发现的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1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2014年,超级杂交稻成功突破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大关。
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海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颁奖词

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将永远被人们所缅怀和铭记。
观影推荐《袁隆平》
扫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