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初心不改。作为学校记忆的守护者,档案馆始终铭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构建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我们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探索档案价值的深化与拓展。
外出学习篇——“走出去,博采众长以精业”
我们积极“走出去”,深入国内高校档案馆,开展系统性地学习与交流。5月,赴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学习,汲取校史资料收集与编研的先进经验。

9月,走进清华大学档案馆,观摩“烽火弦歌·抗战时期的清华”专题展览,感悟历史档案的叙事力量。

10月参加由市档案局主办、兰台之家承办的线上“全市档案宣传工作培训会”。本次培训聚焦新媒体时代档案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系统讲授。为今后学校档案宣传工作开拓思路提高质效。28日,档案馆全员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主办的“北京高校档案业务培训暨工作交流会”,认真听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经验分享。培训紧扣高校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与安全管理的核心需求,既有政策解读的权威性,又有案例分析的实操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次交流都为破解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提供了宝贵借鉴。学习归来后,我们及时总结、消化吸收,努力将前沿理念与先进做法融入我校档案工作实际,推动学习成果落地见效。
接受捐赠篇——“汇文脉,聚沙成塔以传承”

这一年,档案馆收获了诸多信任与深情。梁燕、韩天昊两位老师分别捐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演出服装,已由我馆正式收藏。
每一份捐赠,皆为信物,更是历史的见证。我们由衷感谢每一位捐赠者的无私支持与深厚情谊!档案馆郑重承诺:将以专业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永久守护这些珍贵的校园记忆,让历史焕发持久生命力。
如您手中保存有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照片、笔记、证件、实物等资料,欢迎与我们联系。让我们携手,共同丰富北农人的精神家园,延续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
守正创新,续写兰台新篇
立足新起点,档案馆将全面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档案编研与资源开发,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智慧与力量。目前档案馆将已完成电子化的1993—2023年《北京农学院年鉴》系统整合,建成“年鉴”专题数据库,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开放电子版年鉴查询权限。有效支撑各单位在校史编撰、工作总结及“十五五”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查询需求。今年,为提升年鉴存史资政的价值,突出关键数据、典型案例、亮点特色等内容。在平台发布通知向各单位征集稿件。
2025年截至目前,档案馆收各单位移交档案676卷,共为各职能部门、毕业生等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486人次,调阅档案 947 卷,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档案馆将继续秉持“存史、资政、育人”的宗旨,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更主动地融入教学、科研与校园文化建设,让档案“活”起来,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